中新社上海5月14日电 题:智能化时代 “中国品牌”如何在大浪淘沙中“见真金”?
中新社记者 郑莹莹
(相关资料图)
“2022年,中国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。”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一级巡视员毕开春14日在沪说。
当天,首届中国制造品牌发展论坛暨第九届中国品牌经济(上海)论坛在沪举办。
全球生产“大浪淘沙”中,“中国产品”如何走向“中国品牌”?智能化时代,“中国品牌”又如何趁势提升竞争力与影响力?
“品牌的塑造及品牌价值的提升,对上海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突出。”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阮力表示,上海将加快运用元宇宙、AR(增强现实)、VR(虚拟现实)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,扩大“上海制造”的国际影响力,打造上海制造品牌新高地。
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黄海清表示,智能化时代,大家同处一条起跑线上,AI(人工智能)让品牌更具竞争力。阿里云已展开布局,并将华东智能算力中心放在上海。
“我们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出AI肌肤检测小程序,能对消费者的皮肤(状况)进行检测。”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:上海家化)董事长潘秋生说,与汽车等行业不同,在日化(日用化工品)行业,目前中国市场上领先的大多数是海外品牌,“中国品牌”还相对处于落后的位置。
如何能追上市场上的海外品牌,成就中国自己的“国际大牌”?他认为,科技赋能是手段之一。
“要通过科技创新,来催生新动能、新产业、新赛道”,上海电气集团党委副书记、总裁刘平介绍说,过去5年,上海电气集团的科研投入累计超过250亿元(人民币,下同)。
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(简称:中铁装备)则依托研发实力,积极开拓海外市场。该集团重大专项研究院院长孙志洪介绍,中铁装备把盾构(机)出口至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以色列等国家,甚至“卖”到了法国的巴黎地铁。而法国是盾构机制造强国。
上汽集团则在新能源领域看到了“新赛道”腾飞机会。上汽集团副总裁杨晓东表示,近年来,在中国市场,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占比逐年提高,增长主要源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强力驱动。
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新技术“催化”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“蜕变历程”。今年4月在上海举办的2023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(即:2023上海车展)上,人们可以看到,中国造车“新势力”正在崛起,新能源汽车品牌争相推陈出新。
杨晓东指出,在欧洲(市场)、澳新(市场)等发达市场,已经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汽车,尤其是新能源汽车。
当天的论坛上,“2023TBB中国品牌价值榜(TOP100)”的排名结果出炉。从品牌价值来看,北京、广东、上海、浙江、福建等省市强势品牌的集聚度较高。作为汽车产业链配套企业,宁德时代的品牌价值在上述榜单中位列第21位,排名超越上汽集团、比亚迪等入榜的数家整车制造汽车企业。上海企业文化与品牌研究所所长周元祝解读说,这是出现了“面粉比面包贵”的有趣现象。(完)